杨宣永

杨宣永

原名杨宣永
头衔杨尚昆的父亲
性别男性
生日1868
国籍
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A8%E5%AE%A3%E6%B0%B8/3705019
pptrace链接
更新时间2025-09-04T12:02:55.749Z

杨宣永,出生于清朝末年,具体出生日期不详,籍贯位于四川省双江地区。他以自学方式研习中医,早年便秉持义诊的传统,其医术闻名乡里。杨宣永在青年时期曾任遂宁县衙礼房儒学的工作,但因对官场腐败现象不满,于半年后辞职返回家乡。

杨宣永的家庭成员中,祖母常年卧病于床,他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逐渐接触中医,买来大量医书自学,包括《内经》《验方新编》等典籍。他在实践中不断研习医术,采用创新配药方法治疗母亲的麻疹,取得显著疗效。其医术逐渐获得乡人的认可,成为当地有名的乡村医生。

在文化修养方面,杨宣永自幼攻读《十子全书》《国语》《史记集解》等多种典籍,并深研《周易》,认为其阴阳思想与中医的阴阳平衡之学具有内在联系。他将《周易》视为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强调其在修身治国中的指导作用。

其教育子女方面,虽未参加科举,但主张子女应接受良好教育。其大哥杨剑秋、二哥杨衡石、四哥杨闇公曾远赴日本求学。家庭经济曾经拮据,为支持子女留学,杨宣永典卖土地。他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提倡女孩子学会记账,鼓励男孩多读书。

杨宣永的思想倾向于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强调增强民族意识,维护传统价值。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家乡的“忠烈祠”改为“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其子杨闇公在“三·三一”事件中牺牲后,他对国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杨宣永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家庭-家族-国家”的关系,主张通过家庭德行推动社会进步。他执守简朴的家风,提倡节操以德行赢得尊重。

晚年,杨宣永的思想经历了转变,更加关注民族的血性和精神力量,坚信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国家振兴的根本途径。他的生活理念受传统儒家思想及易学影响,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