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麟
原名 | 杨尚麟 |
头衔 |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原副主任 |
性别 | 男性 |
生日 | 1892 |
国籍 | — |
来源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A8%E5%B0%9A%E9%BA%9F/10671356 |
pptrace | 链接 |
更新时间 | 2025-09-04T12:03:01.749Z |
杨尚鳞,字衡石,生于1891年,籍贯四川潼南双江镇。其早期教育经历包括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入四川铁道学堂本科部学习,但未完成学业,随后于宣统三年(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在辛亥革命期间,由于学校的规定,学生被要求离开校外,杨衡石则加入天津的京津同盟会,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民国五年(1916年),四川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杨尚鳞担任四川财政厅监印官。民国六年(1917年),因公赴北京,后转赴日本留学,于明治大学攻读商科。在东京留学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新青年》等进步思想刊物,接触到较为先进的政治理念。期间,留日学生反对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杨尚鳞参与中国留日学生总会的改选活动,以强化留学生的组织力量。
1918年,杨衡石回国,积极参与上海的留日学生救亡运动,并参与出版《救国日报》。同期,他回到四川担任綦江县征收局长,此后调往成都。他曾在四川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手下任秘书,先后在泸州驻扎,并于193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开展军运工作,促成赖心辉就任国民革命军军长,担任党代表。
抗战期间,杨衡石于汉口担任驻军特派员,并成为国民党四川省党部驻武汉代表。1928年起,他的组织活动多次遭受破坏,随后避难至成都,隐秘从事革命工作。在双江镇任私塾教师期间,他与中共地下党员合作,恢复党组织并成立潼南党支部,杨衡石担任书记。组织在潼南推行武装斗争,建立了潼南赤卫队。
1930年代,潼南党组织遭受敌人破坏,杨尚鳞多次避难。抗战胜利后,他返回家乡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杨尚鳞担任潼南县解放委员会副主任,随后历任川北区行署委员、四川省参事室副主任和四川省人民代表。1969年12月6日,杨尚鳞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