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炳
| 原名 | 刘文炳 |
| 头衔 | 刘伯承元帅父亲,清末失意秀才。 |
| 性别 | - |
| 生日 | — |
| 国籍 | — |
| 来源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6%96%87%E7%82%B3/13351927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01T11:02:32.368Z |
人物介绍
刘文炳,出生于清朝晚期,不详具体出生日期,卒于1907年。据史料记载,他在早年曾经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秀才,但因出身贫贱,被剥夺了资格。之后,他成为乡村私塾教师,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后来弃文从农,专注于务农职业。在务农期间,刘文炳保持着文人风范,乡邻称其为“泥脚文人”。
刘文炳对其子刘伯承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自幼,他对刘伯承采取严格的教育方式,要求其在四、五岁时就识读《刘氏家谱》,六岁时进入私塾学习,并由他亲自督导学习。刘伯承曾因贪玩懈怠而遭受父亲的斥责,这次经历促使他立志勤奋学习。刘文炳常以书信教育孩子,以书明志、以书明理,塑造了刘伯承正直谦逊的品格。
关于刘文炳的名字,其原名为“明”,取自家族谱序“明”字辈,名字源自《荀子·劝学》中“明昭”之意。后来,他将名字改为“伯承”,寓意为长子继承父业,彰显家族的长辈期望。
1907年,刘文炳因肺病去世。这一事件对家庭造成重大影响,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其子刘伯承因家庭变故,被迫中止学业。临终前,刘文炳曾宽慰家人说:“我没有南庄田、北庄地,只有一管笔、一锭墨给你。”他的重教精神和对学业的重视,对刘伯承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