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

廖仲恺

原名廖仲恺
头衔中国政治人物
性别男性
生日1877-04-23
国籍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来源https://www.wikidata.org/wiki/Q708753
pptrace查看家族关系图
更新时间2025-10-01T09:54:06.886Z

人物介绍

廖仲恺,出生于1877年4月23日,地点为美国旧金山,家庭背景为旅美华工家庭。其祖上为客家人,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其父廖竹宾曾在香港和美国旧金山担任汇丰银行职务,家庭较为富裕。父亲于1893年去世后,廖仲恺随母亲返回中国广州,投奔叔父廖志岗,后者任招商局总办。廖仲恺在香港皇仁书院完成中学学业,并在1897年与何香凝结婚。何香凝也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重要人物,后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位。

廖仲恺早年受到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倾向于学习西方学术。1896年起在香港皇仁书院就读。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萌生留学日本的想法。何香凝毅然出售陪嫁珠宝,支持丈夫前往日本留学。1903年1月,廖仲恺先行赴日本,随后何香凝亦于当年4月抵达东京。夫妻二人在日本结识孙中山,深受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投身推翻清廷的革命事业。

1904年,廖仲恺考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后曾于东京中央大学学习。期间,他与志同道合的青年共同萌发反清革命思想,并协助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担任副会长、外务部干事和副部长等职务。夫妇俩在东京的住所成为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其子女廖梦醒和廖承志相继出生。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廖仲恺回国,先后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都督总参议、财政厅厅长等要职。1912年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推行重要财税改革。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与孙中山一同流亡日本。期间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担任其财政部副部长,继续筹集军费。

1919年起,廖仲恺在国内的革命工作不断深入,他支持工农运动,强调提高工农阶级的政治地位。1921年,孙中山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廖仲恺任财政部次长兼省财政厅厅长,积极协助孙中山支持北伐。在1923年与苏联代表越飞合作谈判后,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1924年,他代表中国国民党参加一大会议,支持国共合作。

1925年,廖仲恺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的建立,担任校长助理。其在“第一大总统”的职位上,推动国民党革命政策的落实,支持工农运动。随后,随着孙中山逝世,廖仲恺在国民党内的地位逐渐加强,成为革新力量的重要支柱。

然而,1925年8月20日,他在广州突然被暗杀,终年48岁。其遇刺事件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势力所策划,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体现代纪念场所包括廖仲恺和何香凝纪念馆,以及以其命名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教育机构。他的家庭后人涉及多位重要人物,包括儿子廖承志及其子孙,继续为中国政治和学术事业做出贡献。

家族树

点击 迷你家族树图标 展开更多人物

廖仲恺 家族树全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