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
| 原名 | 张维 |
| 头衔 | 力学家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913-05-22 |
| 国籍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11067555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01T23:19:30.052Z |
人物介绍
张维,出生于1913年5月22日,出生地为北京市。他的家庭背景为税务职员家庭,父亲为旧京师译学馆学员,曾任河南安阳县税务局职员,并兼任家庭教师。张维父亲于他出生后两年去世,家庭主要靠父亲积蓄及兄长的工资维持生计,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苦。
张维于1918年进入北京小学,1929年考入北京四中,随后转学至天津的北洋大学预科。193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表现出对数学和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尤以数学突出。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1933至1934年期间,他对铁路桥梁规范中力学理论的探讨,曾写出一篇受到高度评价的论文。
1937年,张维抵达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师从皮帕德教授,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并于一年后获得学位。之后,他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院土木工程系,师从特尔克教授,致力于壳体理论的研究。在德国期间,1941年,他与陆士嘉结婚。
1942年,张维在柏林高工学院任工程力学助教,进行教学与科研,完成隧道应力分析与弹性波石油勘探等研究工作。1944年,他以优异成绩完成博士论文,首次在国际上求解了环壳在旋转对称荷载下的应力状态。
战后,张维计划回国,1946年,他在法国马赛港辞去在埃舍尔-维斯机械厂的研究工程师职位,携家人经由西贡、香港返回上海。返回中国后,他先后于同济大学、北洋大学执教,随后加入清华大学,讲授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还培养了大量人才。
1952年,张维出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1954年,担任清华建设委员会主任。他在国家科学远景规划中担任土水建组组长,也参与制定十年科学发展规划,提出将抗爆抗震问题列入国家重点研究方向。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维一度停职,但1977年重回工作岗位。1978年,他参与八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担任理论与应用力学组常务副组长。1987年至1990年,他负责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曾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推动多项教育改革。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1年10月4日,他去世,享年88岁。
张维的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圆环壳的结构力学研究,首次取得在旋转对称荷载下环壳应力状态的渐近解,应用于核电站和快中子增殖堆等领域。他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和中国工程院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其学术著作涉及工程力学的教学与理论发展,为中国工程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