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石
| 原名 | 李少石 |
| 头衔 | 无产阶级革命家 |
| 性别 | - |
| 生日 | 1906-01-01 |
| 国籍 | — |
| 来源 | 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少石/8236085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01T11:02:42.411Z |
人物介绍
李少石(1906年-1945年10月12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人物,其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至40年代。李少石出生于1906年,早期在皇仁书院接受教育,后随家人迁居广州。在广州期间,他就读于岭南大学,并与廖梦醒成为同学。
1925年,李少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广州“六·二三”游击战以及工人罢工运动,因而被学校当局开除,之后在广州海员工会工作。次年,李少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调派至香港工作。1930年,他被调回香港,在港岛西环建立秘密交通站,负责联络上海中央和苏区中央。在香港期间,他与廖梦醒在香港结婚,婚后曾在港岛偏僻地区设立工作站,曾接送邓小平、蔡畅等党内领导人。
1932年,李少石被调往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并兼任“中国工人通讯社”负责人。1933年2月28日,他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囚禁于南京和苏州。在狱中,尽管脚被打伤,肺部受损,但他仍吟出反映其革命决心的诗句,如“死得成仁未足悲”和“英雄含笑上刑场”。1933年夏,全家人在上海留影,记录了家庭生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为应对战事,周恩来在国共谈判中提出释放政治犯。8月,李少石获释,上海沦陷后,随廖梦醒南下香港,继续为党组织工作。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他与家人迁往澳门避难。
1943年春,李少石被派往重庆,担任《新华日报》记者兼编辑,同时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外事组任周恩来的英文秘书。1944年秋,他曾与文化名人柳亚子交谈诗学,互赠诗稿。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将李少石的牺牲和贡献铭记在心。在当年10月12日,李少石在重庆女兵士兵撞伤事故中,不幸遇难,享年39岁。毛泽东在其离开重庆时题词称:“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李少石的牺牲被视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