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
| 原名 | 慈禧太后 |
| 头衔 | 中国清朝晚期政治人物、实际国家统治者 |
| 性别 | 女性 |
| 生日 | 1835-11-29 |
| 国籍 | Qing dynasty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47842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27T03:40:04.611Z |
人物介绍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语名为hiyooš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1835年11月29日生于京师顺天府劈柴胡同(今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牌楼辟才胡同),父亲惠征,母亲为镶黄旗满洲富察氏。她出身镶黄旗,入仕后为清朝后宮嫔妃,生母为蔭御之母。她在外八旗选秀中于咸丰二年(1852)被指定为“兰贵人”,同年入圆明园储秀宫丽景轩。后先后升为懿嫔(1854)、懿妃(1856)与懿贵妃(1857)。懿贵妃于咸丰六年(1856)生下皇帝载淳,即日后的同治帝。
同治元年(1861)前后,载淳登基,母后以慈安太后之名及慈禧太后之名并居后位,分别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东宫太后”和“西宫太后”。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慈禧与侍 progenies策动,逮捕八大臣并处置,随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史称“两宫听政”。同治年间以汉人官僚为辅,推动洋务运动及对外外交事务,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十三年(1875)同治帝去世后,慈禧太后以咸丰帝之弟奕䜣之子载湉入嗣,改年号为“光绪”,继续以垂帘方式掌控政务。1881年慈安太后逝后,慈禧独自垂帘,直至甲午战后及戊戌政变前后,继续掌握清朝最高权力。晚清时期她推动庚子新政、宪政初步尝试及对外事务的处理,始终以维持君权为核心。
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享年72岁,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菩陀峪定东陵。其灵柩于1909年迁入清东陵定东陵安葬。其陵寝及随葬品以奢华著称,后于1928年发生东陵盗宝案,部分珍宝被盗。慈禧去世后,清朝政权在辛亥革命后结束,清帝退位。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