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
| 原名 | 孙昌 |
| 头衔 | 孙中山先生侄子、中国同盟会会员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881-06-23 |
| 国籍 | — |
| 来源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9%E6%98%8C/84684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09-29T10:40:50.025Z |
人物介绍
孙昌,字建谋,号振兴,生于1881年6月24日,祖籍南蓢翠亨村,出生地为美国檀香山。在檀香山接受中学教育后,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进入梁启超门下学习,并于次年赴日本横滨大同学校学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孙昌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攻读医科,但因学费问题中断学业,转而在美国当地售卖药品谋生。
在美国期间,孙昌于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同年4月,他携母亲和妻子前往香港,探望孙中山的母亲,届时孙中山正在进行反清筹划。民国元年(1912年),在孙中山的指示下,孙昌由美国返回澳门,之后在广州警察厅任职。
孙昌于民国三年(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与陈耿夫、苏从山、李安邦等人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秘密机关,旨在推翻清朝统治。民国六年(1917年)期间,孙昌参与你的护法运动,担任海陆军大元帅府别动队司令,军衔为陆军中校。同年11月20日,他在赴广州黄埔运输军饷时,意外误入海圻舰警戒线并遭炮击,最终溺水殉职,享年37岁。孙中山得知噩耗后,亲笔题写“为国捐躯”于其墓前。
孙昌的家庭成员包括父亲孙眉、母亲和继室梁旺。他的父母在孙昌少年时期即搬迁至美国,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对他后续的革命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孙昌在辛亥革命后返回澳门,曾在家乡组织兵力反对袁世凯的称帝行动,但因部下行为不端,未能顺利实现其行动目标。在袁世凯去世后,孙中山曾多次指导孙昌解散军队,并由唐少川派人与乡亲协商相关事宜。孙昌作为孙中山的侄子,具有一定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曾被招致孙中山的军政阵营中。其墓位于广东省南朗街道翠亨村犁头尖山麓,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是当地传统“圈椅式”墓葬形式,墓碑由孙中山亲笔书写“为国捐躯”,2010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