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在廷
| 原名 | 浦在廷 |
| 头衔 | 著名工商实业家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871-05-28 |
| 国籍 | — |
| 来源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A6%E5%9C%A8%E5%BB%B7/2222087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07T02:49:33.754Z |
人物介绍
浦在廷(1871年-1944年),字春澜,云南宣威浦氏家族成员。宣威浦氏为当地望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父浦春澜曾在清光绪年间获得拔贡,为当地设立学馆,讲学传道,并培养子弟。
浦在廷出生于云南宣威,早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887年,仅14岁的他,便自主决定离开家庭,加入马帮,从事长途运输事业。其父希望他能通过科举仕途进入官场,但浦在廷坚持自己的选择,踏上艰辛的商旅道路。经过多次生死考验,他逐步由马夫成长为拥有自己马帮的商人,业务范围扩展至云南及东南亚地区。其经营的运输业务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滇东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商界人物,曾任宣威县商会会长。
进入20世纪后,浦在廷将事业重心转向实业。1909年,他和同仁创立了宣威第一家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开启实业新篇章。随后,他筹建“宣和火腿罐头有限公司”,并引入德国先进技术与设备,将火腿罐头工业推向国内外市场。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双猪牌火腿罐头荣获金质奖,成为云南地区首批出口国际的特色食品之一。
在政治方面,浦在廷积极参与云南地方事务,曾协助护国军维持兵站,荣获银质梅花奖章。1916年,云南发生首义事件,护国军途经宣威,他积极奉献粮草,彰显爱国情操。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浦在廷成为护法运动的重要支持者,担任旅粤滇军军需总局局长。1923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代表国民党在军事和商务领域发挥作用。
浦在廷在社会公益方面也积极行动。在宣威,他筹建交通设施,修建桥梁;在“宣威大旱”及“霜灾”时,屡次捐资救济。他参与组织抗日救亡行动,担任宣威抗日救国会常务委员。此外,抗战期间,他还担任宣威县慈善会主席、救济管理会理事长,关心民众生活,帮助灾后重建。
晚年,浦在廷专注于家风传承,奉行“修身、齐家、处世、从政”的家训,强调廉洁自律和道德修养。他倡导民族文化,提倡家族成员的教育与品德培养,设立家风馆,弘扬廉洁家风。其子孙后代也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延续其爱国理念。
浦在廷于1944年去世,享年73岁。他的一生在商业、政治、公益等多个领域留下深远影响,被誉为云南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