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譞

奕譞

原名奕譞
头衔清朝亲王
性别男性
生日1840-10-16
国籍Qing dynasty
来源https://www.wikidata.org/wiki/Q2982450
pptrace查看家族关系图
更新时间2025-10-27T03:39:54.914Z

人物介绍

和硕醇贤亲王奕𫍽,字朴庵,满语名I Huwan,1840年10月16日出生,1891年1月1日逝世,谥号贤。生母为道光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同治帝叔父,光绪帝生父,其直系后代中有子孙成为皇帝的包括光绪帝载湉、宣统帝溥仪。去世后被诏定称号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皇帝本生祖考醇贤亲王。

童年及早年经历

奕𫍽幼年随父母生活,咸丰十年(1860年)因婚娶慈禧太后之妹叶赫那拉氏为嫡福晋,分府居于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岸(今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仍留任内廷事务。咸丰年间在宫廷权力格局中处于较为稳固的位置。

政治与军事生涯

辛酉政变(1861年)后,奕𫍽承担正黄旗汉军统帅、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等职,主管善扑营、奉宸苑及新旧营房事务、火枪营及神机营等。同治三年(1864年)获得加亲王衔,次年再升为正黄旗满洲都统、总理善扑勇射大臣、弘德殿行走等。1869年因态度与政策有所争议,辞职请辞,后因慈安、慈禧对其亲信的处理而获重新任用。1872年正式晋封为和硕醇亲王,成为第一代醇亲王。

同治时期及其后

同治帝于1874年去世后,载湉被两宫太后选立为新皇,奕𫍽在场闻讯后晕厥。光绪元年以后,为保全自身与家族安危,奕𫍽辞去大部分官职,专事照料毓庆宫读书事务。百日之变后,1887年获“世袭罔替”王爵,原醇亲王府改为潜龙邸,慈禧拨款修缮。1888年全家迁至北府,进入颐和园工程阶段的军事与财政筹措工作。1884年其兄奕䜣失势被贬,奕𫍽随即再度被慈禧重用,协办军机并主管海军事务衙门。1889年至1890年相继获赐勋荣与礼仪恩典,1890年逾升受赐金桃皮鞘戎服、增护卫等。奕𫍽在军事与海军建设方面的活动亦与其家庭安全相关联。1891年去世,葬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妙高山东麓之“七王坟”。

逝世后与遗产

奕𫍽去世后,其子载沣继承醇亲王封号。1908年,载沣之子溥仪在光绪帝去世后被慈禧太后选立为宣统帝。奕𫍽在生前以小心谨慎著称,对慈禧太后及其决策具有较强的顺应性,认为维持家族与皇室平安为首要任务。其墓被称为“七王坟”,墓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始建于1868年,嫡福晋及早逝子女与之共同陪葬。2019年,该墓葬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庭与子女

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名婉贞,1841–1896,光绪帝生母。次子载湉为光绪帝。长子载瀚生卒于幼年,另有未命名之子、载洸等早逝子嗣。侧福晋刘佳氏,翠妍,1866–1925,宣统帝之祖母,载沣之生母。李佳氏为多名子女之母,另有其他妾室及侍女之名列。载沣为宣统帝之父,载洵、载涛等为其兄弟。

家族树

点击 迷你家族树图标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