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衡高
| 原名 | 丁衡高 |
| 头衔 | 中国惯性和精密机械专家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931-02-03 |
| 国籍 | Republic of China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8297128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01T10:24:48.768Z |
人物介绍
丁衡高,1931年2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惯性技术领域的重要科学家。其早年曾在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学习,于1952年毕业。毕业后,他在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后改名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任仪器设计组组长,期间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精密材料试验机、精密光学大平板仪和光学经纬仪等设备。
1957年至1961年,丁衡高赴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学院攻读精密机械及自动控制专业,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和七机部一院十六所工作,担任副主任、主任,以及技术负责人岗位,主要从事陀螺仪、加速度计和自动驾驶仪等军事仪器的研制。
1961年至1964年,丁衡高领导研发了多种导弹型号的陀螺仪,成功解决了影响导弹精度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设计中国自行研制的刚度陀螺仪马达,提升了战略武器的命中精度。1964年至1970年,他首次突破战略武器中的气浮惯性仪表技术,设计出应用于战略导弹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气轴承气浮陀螺及加速度计,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一等奖。
1970年至1977年,他指挥潜地固体战略导弹惯导系统研发,首次在国内应用液浮惯性仪表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后,丁衡高担任国防科工委副局长、副部长及主任,期间主持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微米/纳米技术的研究,提出“微米/纳米技术”概念,为相关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育方面,丁衡高强调科技实力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主张普及电脑教育与科普工作。他曾多次在学术和科技交流中发表讲话,并在2010年访问南京理工大学,与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丁衡高发表了多部专业著作,包括《微米纳米技术文集》《惯性技术文集》等,并在《传感技术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仪器仪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获得的主要奖项包括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以及多项国家科技奖励。
他曾担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米/纳米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务。丁衡高的家庭成员中,妻子聂力为中将,其岳母为张瑞华,为聂荣臻的女儿。他的女儿为聂菲。
丁衡高被公认为中国战略导弹惯性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微米/纳米技术领域的重要推动者,为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