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杰
| 原名 | 李常杰 |
| 头衔 | 越南将军、政治家、诗人、宦官和民族英雄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019-01-01 |
| 国籍 | Q10841085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702734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31T06:48:37.628Z |
人物介绍
李常杰(1018年-1105年),字常杰,原名吴俊,出生于寿昌县(今河内市太和坊),家族为武将世家,父亲是李太宗时期的太尉郭盛溢。其出身地曾为细江句漏县(今北宁省顺城县),后改籍升龙太和坊。李常杰自幼姿貌出众,学习骑射与兵法。
他于1036年因承袭父荫,被任命为骑马校尉。1039年进行阉割,1041年入宫,担任侍卫及黄门祗候。于李圣宗时期,升任太保,并于1061年调任察访使,镇压芒族动乱。
他多次参与对占城的军事行动。1069年,李圣宗亲征占城,战胜占城君主律陀罗跋摩三世,李常杰俘获占城王并促使其割让土地,后依次在1074年投奔李朝的占城王再次归服。1104年,李仁宗命其再度征讨占城,收复失地。
李常杰在1075年至1077年间,率兵对宋朝边境发动攻击。在攻占邕州、钦州、廉州等地时,实施大屠杀,屠杀人数达数十万。战后,调回国内抵御占城,曾与宋军在如月江、富良江一带交战,击退宋军多次进攻。双方战事复杂,交战结果难以定论。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战后被封为太尉,晋升多项官职,获得尊崇,并被追赠为越国公。其治国策略强调宽惠民政,威慑奸恶,同时推动佛教事业。李常杰在1105年去世。
他著有《伐宋露布》等军事文稿和诗作《南国山河》,以激励士气。越南方面视其为民族英雄,尊奉为“翊运广威大王”,在其故乡设祠祭祀,流传至今。中国学者多对其军事行动持批评态度,认为其在中国境内实施屠杀行为具有侵略性质。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