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登辉
| 原名 | 李登辉 | 
| 头衔 | 中华民国第7-9任总统・第7任副总统・台湾首位民选总统・农业学者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923-01-15 | 
| 国籍 | Q137816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315528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27T03:39:34.293Z | 
人物介绍
李登辉,台湾地区政治人物,出生于1923年1月15日,地点位于台湾北部淡水州三芝庄(今台北县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他是家中的次子,父亲为李金龙(后改名岩里李龙男),曾在日本担任警察,母亲为江锦。李登辉的祖籍为福建永定。家庭中,长兄李登钦在日本菲律宾战死,弟弟李炳男从事贸易工作。
早年生活中,李登辉在父亲的调动下多次迁移,接受了多所学校的教育,包括汐止公学校、南港公学校、三芝公学校及淡水公学校。毕业后,曾在台北国民中学(今大同国中)就读一年,之后转学至淡水中学二年级,于1941年毕业。在校期间,他学业优异,几乎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还曾参加剑道训练。
1942年,李登辉进入台湾师范大学(即台北高等学校文科)学习,班上仅有四位中国学生。次年,他前往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攻读农业经济专业,但因日本在战事中趋紧,未能完成学业,曾在千叶高等炮兵部队受训,直至1945年战败。
战后,李登辉于1946年返台,进入台湾大学农经系继续学业,并于1949年毕业,留校任教。1951年,他获得中美基金会奖学金,赴美国依阿华大学研究农业经济与物价关系,取得硕士学位。返台后,他在台湾大学任讲师,兼任台湾合作金库研究员,曾短暂任职台湾省农林厅。
1957年,他升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兴大学农经研究所教授。1960年,他曾被调查局拘留四个半月,后被释放。1965年,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康奈尔大学联合奖学金,赴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1968年获得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其论文曾获全美杰出论文奖。
学成归国后,李登辉在学术界继续活跃,兼任“农复会”农业经济组组长及顾问。1971年,通过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开始其政治生涯。蒋经国时期,任“政务委员”、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等要职,逐步积累政治资本。在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启了其长达数十年的政治生涯。
在任内,他推动多项政治、经济改革,强调“本土化”与“民主化”,并于1996年成功连任。其在两岸关系中采取“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立场,支持台湾“独立”主张,曾提出“台湾七块论”等。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败给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后,逐步淡出政治核心,继续涉足社会评论与学术交流,成为台湾重要的政治人物。
李登辉于2020年7月30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7岁。他的大部分人生都在台湾度过,经历了台湾的殖民时期、战后复兴、民主转型等关键阶段,留有复杂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