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璧

张璧

原名张璧
头衔民国人物
性别男性
生日1885-01-01
国籍Ming dynasty
来源https://www.wikidata.org/wiki/Q45625918
pptrace查看家族关系图
更新时间2025-10-01T10:46:55.020Z

人物介绍

张璧,字玉衡,亦字君玉,河北省霸县人。出生日期未详,但其早期教育经历显示,他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完成学业。清末时期,张璧曾担任清军吴禄贞的第六镇参谋。吴禄贞被杀后,张璧赴东北地区组织光复军,积极参与军事行动。

辛亥革命期间,张璧在武昌新军起义爆发时,加入胡瑛芝罘的独立行动,成为响应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张璧逃往云南,随后在护国军反袁起义中协助唐继尧,组织起义并担任第三军第一梯团的参谋长。之后,他作为唐的代表,与冯国璋取得联系,投靠当时的直系军阀。

1924年10月,在冯玉祥等人发起的北京政变中,建立了国民军,张璧随后归附,并任京师警察总监。在此任职期间,他协助鹿钟麟于十一月上旬废黜了皇帝溥仪。此后,张璧作为冯玉祥的代表,参与了反蒋抗争行动,曾被任命为冯的驻东北特使。

进入1930年代后,随着阎锡山和冯玉祥在反蒋行动中失败,张璧隐居于平津地区,但他依然寻求政治复出,甚至与日本特务机关合作。在1931年11月8日,张璧与李际春等人在天津租界支持日军,组织1000余人的便衣队,发动武装暴乱,挑战中国军警的控制权。发生“天津事件”时,日本驻军介入,挟持清废帝溥仪出天津,迅速前往东北。

“七·七事变”前,张璧在北平组建辛丑学社,从事亲日活动,并主持“安清道义总会”。日本投降后,他被捕并押送至苏州监狱,最终于1948年在狱中去世。其家庭成员包括哥哥张律生、弟弟张旭升及妹妹张秀岩。

关于张璧的历史评价存在争议。部分资料指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投靠日本,并在伪政权中担任要职。但也有证据显示,他在某些场合合作中国共产党,为一些民生问题提供帮助,例如帮助霸县高各庄的村庄解决水利纠纷,推动地方治理。

综上所述,张璧的一生复杂多面,既有军事和政治活动,也有与日本合作的行动,相关资料对其具体角色和贡献的评价不一,反映了其在动荡时期多元的身份与选择。

家族树

点击 迷你家族树图标 展开更多人物

张璧 家族树全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