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贻赓
原名 | 周贻赓 |
头衔 | 周恩来的四伯父 |
性别 | 男性 |
生日 | 1872-09-18 |
国籍 | — |
来源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1%A8%E8%B4%BB%E8%B5%93/288641 |
pptrace | 链接 |
更新时间 | 2025-08-06T10:58:27.075Z |
周贻赓,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于江苏淮安,父亲为周起魁,字云门,号攀龙。母亲为鲁氏,乳名大姑。据记载,他的家族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家中曾有多位中举的族人,包括周和鼐、周嵩尧及周嘉琛。其中,周和鼐曾获“邑庠生”称号,周嵩尧和周嘉琛则为“附贡生,翰林院孔目衔”。
早年家庭变故使得家境一度陷入困境。周贻赓的兄弟包括周劭纲、周贻奎及周贻淦。父亲在1895年任桃源(改名泗阳)县令。家庭收养了周恩来,周贻赓没有子女,但曾抚养侄儿周恩寿。
周贻赓于1913年毕业于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后辗转迁往天津并在天津南开学校学习。1917年,他调任黑龙江省某机构,任公债币制主任、制用科科长,并曾获得“黑龙江省财政厅五等嘉禾奖”。1921年,他升任科长职位,薪酬较当时家庭条件优越。
家庭方面,周贻赓婚有三任妻子:王氏、赵氏及杨氏,但皆无子嗣。由于家族传统和伦理,他未曾正式立嗣,而是将侄儿周恩寿视为继嗣,安排其在家中读书,表达对家庭责任的重视。这一措施也为后续周恩来的成长提供了家庭支持。
晚年迁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拒绝为日本人工作,举家再次迁至天津。1933年秋季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61岁。其逝世后,周恩来曾在信中回忆叔父的教育影响,表达感恩之情。
周贻赓一生以廉洁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品格著称,他的教育方式对后辈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他作为家族中的重要人物,既是家族文化的代表,也在专业领域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