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仁和
| 原名 | 焦仁和 |
| 头衔 | 中国文化大学法研所教授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948-11-11 |
| 国籍 | —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15904434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14T08:36:03.798Z |
人物介绍
焦仁和,出生于中国大陆浙江省,出生年代不详。他的家族来自法律世家,祖父曾就读于天津法政学堂,并在山东从事律师工作。其父亲曾任国民党政府浙江海宁县法院院长兼首席检察官,1949年1月被调往台湾高雄。
焦仁和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法学院,随后赴美国深造,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他在中国文化大学任教,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其后,他曾在台湾当局多个部门担任要职,积累了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
1993年至1998年,焦仁和担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在此期间,他积极推动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合作。其主要工作包括与大陆海协会(海峡交流协会)展开协商,促成两岸第一次官方会谈,即汪道涵会长与辜振甫董事长在新加坡的会晤,并签署相关协议。焦仁和负责落实协议内容,与大陆方面沟通协调,成为两岸交流的关键人物。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焦仁和频繁往返于台湾和大陆之间,参与多层级的协商谈判。尽管面临台湾内部不同意见的挑战,他仍坚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1994年,他与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在台湾进行会谈,讨论两岸关系的具体事项。期间,他在安保工作上投入大量心血,确保会谈顺利进行。
1994年底,两会协议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因台湾当局提出的“两国论”立场,导致谈判中断。此后,焦仁和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转而从事法律和学术工作,担任台湾信和国际法律事务所所长,并与两岸法律界保持联系,推动法律交流。
除政治工作外,焦仁和亦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曾在“情系中原——两岸文化联谊行”等活动中访问河南等省份,探索中华文化根脉。他关注两岸民间交流,强调经济、文化联络的重要性,主张两岸应加强民众间的感情与理解,推动共同利益。
在近年的公共活动中,焦仁和曾发表在海峡论坛上的演讲,强调合作共赢,呼吁两岸共同构建市场,以实现文化融合与经济一体化。他还关注大陆各地的经济建设,认为南北差距在逐步缩小,对中原地区的发展持积极评价。
目前,焦仁和主要从事法律事务及文化交流工作,持续关注两岸关系发展,倡导和平、合作与融合的发展路径。他的职业生涯跨越学术、政治、法律多个领域,为推动两岸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