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
| 原名 | 林丹汗 |
| 头衔 | 蒙古可汗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558-01-01 |
| 国籍 | —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9341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27T02:32:58.268Z |
人物介绍
林丹汗(蒙古语:Ligden qaγan,1592年—1634年),又称陵丹巴图尔台吉、灵丹、或旦,号库图克图汗,西里尔字母为 Лигдэн хаан;他是蒙古本部宗主并直辖察哈尔部,统治时间为1604年—1634年,也是最后一任被公认的蒙古大汗。
早年与即位
1603年,祖父布延薛禅汗去世。作为布延薛禅汗的长孙,林丹汗父亲莽骨速早逝,遂于1604年继汗位。继位后,他面临巩固本部政治与军事、对抗后金崛起等挑战。为巩固统治,林丹汗在辽代庆州旧址修建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遗址在今赤峰市北部阿鲁科尔沁旗),以此为本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直接控制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并影响周边部落。
与努尔哈赤的战争
1608年,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攻打乌拉部,林丹汗援乌拉部并与科尔沁奥巴父子联军击退褚英。随后叶赫部也求援,林丹汗再度出兵援助,激战中努尔哈赤部将布扬古阵亡。此后多次对金,林丹汗多次取得胜利。努尔哈赤在对明与蒙古的两线作战之间采取以蒙古为缓冲区的策略,并通过联姻等手段缓解压力。自1612年起,林丹汗连年攻向明朝辽东边界,明朝于1617年以广宁通商,并每年赠银给林丹汗,金银赠给逐年增加,天启末年达12万两白银。
1619年,林丹汗派使臣自称“四十万蒙古之英主成吉思汗”,藐视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实力增强,蒙古与明朝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1620年代,林丹汗为援救铁岭、沈阳而出兵,然而在铁岭和沈阳之战中失利,弘吉剌将领齐塞诺延被俘后以万牲畜赎回,蒙古势力一度回撤至本部。
皈依红教
林丹汗在位初期信奉黄教,接受迈达哩诺们汗灌顶,并将《甘珠尔经》翻译成蒙古文。1618年,西藏红教喇嘛沙尔巴呼图克图来到蒙古,林丹汗封其为国师并接受灌顶。这一举措引发部落信仰分歧,不利于统一。
各部叛离与决战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皇太极以联姻、招降、征讨等方式削弱林丹汗势力,科尔沁、敖汉、奈曼等部落相继投降后金。1627年,林丹汗西进河套,击败召城之战中的土默特与永谢布联军,鄂尔多斯部归附,外喀尔喀与绰克图台吉建立联系。1628年,皇太极以劝降为由征讨察哈尔,击败多罗特部,捕获万余人;随后喀喇沁部归降,其他部落继续向后金靠拢。1632年,皇太极第三次对察哈尔征讨,兵力约十万,林丹汗欲撤退但部落不愿接纳,最终向西撤至鄂尔多斯以西,逃至大草滩一带养息。1634年夏,林丹汗罹天花病逝。
漠南蒙古之治与后金接管
林丹汗死后,额哲率部撤回鄂尔多斯。1635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等至鄂尔多斯,确认察哈尔为义州治理单位,额哲为亲王,皇太极之女与额哲成婚。1636年,漠南蒙古的16部49个大小封建主在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漠南蒙古纳入后金统治。
家庭
林丹汗有六位妻妾,死后多归顺后金并改嫁皇太极及其他贵族;两位妹妹随苏泰太后归附,囊囊太后与窦土门福晋再嫁后金。儿子包括额哲,娶皇太极之女马喀塔;阿布奈,娶马喀塔并生子布尔尼。关于女儿,史料记载不详,且有记录称两位太后抚养蒙古女儿,后被嫁给察哈尔部贵族。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