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仁英

严仁英

原名严仁英
头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原主任委员
性别女性
生日+1913-11-26T00:00:00Z
国籍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来源https://www.wikidata.org/wiki/Q30607008
pptrace链接
更新时间2025-07-11T09:15:33.435Z

严仁英,1913年11月26日出生于天津西北城角严翰林胡同的名门望族,祖籍浙江宁波慈溪费市村。她的祖父严修是被誉为“南开校父”的著名教育家,曾资助周恩来出国留学。严仁英六岁时父亲辞世,祖父严修对她的教育严谨,采用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使她受益终生。1932年,严仁英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并选修北平协和医学院预科课程,1935年以优异成绩进入协和医学院,师从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194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协和医院被日军关闭,严仁英在丈夫王光超的私人诊所协助工作。抗战结束后,她随林巧稚转至北大医院,1948年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修,1949年回国后积极参与封闭北京妓院并为被收容妓女检查身体。

1950年代,严仁英在北京和农村开展妇女健康普查,关注妇科疾病的预防,逐渐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1964年,响应毛主席“医药卫生工作重点应该面向农村”的指示,她奔赴密云县开展妇科病治疗和健康教育,但文化大革命爆发,使她和丈夫王光超卷入政治风暴,期间她默默关注非法人工流产对妇女的伤害。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严仁英全票当选北大医院院长,决定从临床转向保健,成立妇儿保健中心,开展孕产妇死亡原因调查,并推动围产保健研究。1983年,她在中美围产检测研讨会上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开启中美神经管畸形防治项目,取得显著成果。

严仁英和丈夫王光超被誉为“杏林双彦”,王光超于2003年去世,她继续致力于妇女保健事业。作为中国围产保健的先锋,严仁英创建了中华围产医学会,编写多部重要医学著作,并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蔡元培奖等。她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如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被广泛采纳,显著降低了我国的发病率。严仁英以其高雅的气质和专业成就,成为中国妇女的“形象大使”。2017年4月16日,严仁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她一生致力于妇产科和围产保健事业,为中国和世界妇女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

配偶

所属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