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铨
| 原名 | 黄锡铨 |
| 头衔 | 外交家 |
| 性别 | - |
| 生日 | 1852-01-01 |
| 国籍 | — |
| 来源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9%94%A1%E9%93%A8/4667785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01T11:03:02.388Z |
人物介绍
黄锡铨,字钧选,1852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水车茶山村,家族名南生。他于幼年时期表现出勤奋好学的品质,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获得嘉应州学生员资格,并且被举荐为优等副贡生。其早期教育强调国事与实用,曾自费购置《京钞》和《万国公报》以传阅,促进乡民对国家及时事的关注。
黄锡铨于光绪六年(1880年)出任驻日公使署文案,两年后赴美,任旧金山总领事署一等随员。1882年,又调任纽约正领事。其间,积极维护华侨权益,处理排华事件,特别是在怀俄明州石泉城发生排华屠杀事件后,派员调查,并通过奔走呼吁促使美国政府支付赔偿金。这是19世纪初中国侨民在国外遭遇迫害时的首次赔偿。1885年调任驻秘鲁二等参赞,代办使事。在驻外期间,他多次就华侨权益和入境税等问题与驻在国交涉,成功废除加拿大对华侨入境的苛刻抽税。
1889年,黄锡铨返回国内,主持前山海防水陆师营务处,随后辞官归乡,专注教学和乡村振兴。在东南亚考察一年后,于1902年返回江西,任译文馆职务,后历任农工商局提调、九江税局长和湖口统税局长。1905年前往广西,任抚署文案兼洋务、农工商矿局会办,推动当地工业与农业发展,并创办农林试验场,培训技术人员。
1909年辞官回乡,倡建绍德学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组建毛巾加工厂,创设嘉应种桂公司。辛亥革命后,参与广东省临时议会,先后当选为省议员和参议员,兼任广东都督府顾问及两广师范学校校长。在国会中,他提出多项重要议案,涉及恢复关税自主、处置外国财产及中日争端等议题。
1925年3月1日,黄锡铨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其生前博览群书,善书法,其故居被称为“万卷书楼”。家族方面,子黄中孚曾任纽约总领事,女儿黄甘英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和妇联党组副书记,孙女黄昆临曾任泰华妇女联合会主席。其侄子黄琪翔为抗日名将,参与中国农工民主党。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