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琴
| 原名 | 林月琴 |
| 头衔 | 中国政治人物 |
| 性别 | 女性 |
| 生日 | 1914-01-18 |
| 国籍 | Republic of China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15941539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01T10:09:05.989Z |
人物介绍
林月琴(1913年-2003年11月2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曾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她出生于1913年,籍贯不详,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加入红军后,她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的宣传员,负责宣传工作,使广大劳苦大众了解红军的斗争精神与革命目标。
1931年12月,林月琴担任红四方面军后勤供给部妇女工厂厂长,随后改任妇女工兵营营长。在这一岗位上,她带领战友克服各种困难,生产衣帽、鞋袜等生活用品,保障了数万指战员的基本生活需求。1935年1月,她随红四方面军参加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负责粮草筹备及弹药运输,为前线提供重要的后勤保障。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她曾担任粮食局妇女运输连连长,后来调任中央卫生所护理班班长。在长征途中,她多次爬雪山、涉草地,历经艰难考验。
1936年10月,经何长工介绍,林月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调入中共中央妇女部工作。1937年1月,她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于5月16日在延安与罗荣桓结为夫妇。
抗日战争期间,林月琴担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机要处秘书、党支部书记,工作细致严谨。随后,她还曾担任中共晋西南区委党员训练班班主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司令部直属队分总支书记等职务。抗战期间,她积极联系群众,协助干部工作,被视为“姐姐”和知音。她还曾在山东军区担任机要科政治协理员,确保军事电报安全,并护理病重的罗荣桓同志。
1947年5月,由于组织安排,她被提议担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同年7月,她创办并担任东北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的校长,这是为培养革命后代而设立的学校。学校条件艰苦,她亲自筹措教具、选调教员,得到“林妈妈”的称呼。1951年,她提议成立北京十一小学并任校长,学校成为北京市重点学校之一。
1955年,林月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及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2月,她任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兼罗荣桓同志办公室主任。在文化大革命中,她坚决抵制林彪反党集团的迫害,被批斗并软禁,后被遣送到广东从化县。
晚年,她于1978年5月担任总政治部干部部顾问,关注军队干部制度改革,积极反映冤假错案。她曾多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中国妇联、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员。在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亦作出贡献。2003年11月,她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她的一生被评价为“战斗的一生,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