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瀛士

温瀛士

原名温瀛士
头衔民国时期人民教育家,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祖父
性别-
生日1895-2
国籍
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温瀛士/4448318
pptrace链接
更新时间2025-07-11T09:10:45.654Z

温瀛士(1895年2月-1960年2月),字阆仙,汉族,生于天津市城郊的宜兴埠。其父母和家庭背景未详细记载,但其成长环境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温瀛士于1919年被推荐担任民立第五小学校长,开始了其教育职业。其教学理念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关怀,曾减免学杂费以帮助农家子弟特别是贫困女性学生接受教育。

在公共教育管理方面,温瀛士于1925年起担任天津县教育局的代理视学,以及天津市三区的教育委员和督学。1930年9月,受同乡、教育界前辈温世霖的影响,他积极筹划将村中娘娘庙改建为学校。该举措因受到反对而中止。1930年代,温瀛士着手创办普育(士范)私立女子小学,并任校长直至1950年9月。他在校期间,设计校旗、校徽,制定校训“勤劳真实”,推行统一校服和教唱校歌,致力于弘扬普育办学精神。

温瀛士一生在教育领域工作超过四十年,担任校长长达三十余年。在职业生涯中,他以培养青年学生为己任,努力推动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并实质性改善贫困学生的入学条件。其所创办的普育女子小学在1936年由女生学校改为士范小学,同时对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仍提供免学费的援助。

其家庭方面,温瀛士的子女中有七人从事教育事业,形成了典型的教育世家。其中,长子温刚、次子温强及孙子温家宝等在教育领域有一定影响。此外,温瀛士的弟弟为温朋久。

温瀛士于1960年2月去世,享年65岁。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被记录为人民教育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生贡献包括推动女性教育、支持贫困学生、组织学校建设,彰显了对教育公平和普及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