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䜣
| 原名 | 奕䜣 |
| 头衔 | 道光帝第六子,第一代恭亲王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833-01-11 |
| 国籍 | Qing dynasty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509360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27T03:40:10.531Z |
人物介绍
和硕恭忠亲王奕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满洲爱新觉罗氏,中国清朝晚期皇家宗室。生母为道光帝孝静成皇后,父系为道光帝之子,是道光帝第六子,与咸丰帝同父异母,为同治帝及光绪帝之六叔。奕䜣出生于京城,早年师从卓秉恬、贾桩、翁心存等人,具备文武双全的特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起被列为亲王,因道光遗诏封为恭亲王,爵位世袭。
奕䜣历任总理衙门首席大臣、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宗人府宗令等要职。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及英法联军叠加,奕䜣承担京师防务等职责。1860年在北京谈判并签署《北京条约》。1861年辛酉政变后,与慈安、慈禧共同主持政务,形成三宫辅政格局。1865年曾被革除议政王等职,仍居核心权力之中。进入同治时期,奕䜣推动洋务运动,主张设立总理衙门、购置外国武器、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并参与外交事务的机构建设。
1881年慈安去世后,奕䜣地位受挫,1884年被慈禧罢去所有职务,退出权力核心。1894年甲午战争后复出,任领班军机大臣与总理衙门大臣,督办海军等军务,但力量有限。1898年病逝,谥号为“忠”,葬于北京昌平区麻峪村以东,墓地现存遗迹。恭亲王爵位由长孙溥伟继承。
奕䜣在洋务运动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设立总理衙门、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倡导对外外交机构及驻外使馆,推动对外军事与外交事务的初步现代化。其外交与内政经验获得列强的关注与认可,但长期受慈禧及其他保守势力的权力博弈影响,政治生涯历经高峰与波折。
婚姻与子嗣方面,嫡福晋瓜尔佳氏生有长女荣寿固伦公主、长子载澂及次子载滢等,后代延续恭亲王爵位及相关封爵体系。奕䜣的墓志及相关史料多见于清末民初的档案与影视文献。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