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树峰
原名 | 江树峰 |
头衔 | 诗人,教授,江上青弟弟 |
性别 | 男性 |
生日 | +1914 |
国籍 | — |
来源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9F%E6%A0%91%E5%B3%B0/8596196 |
pptrace | 链接 |
更新时间 | 2025-07-11T09:12:17.828Z |
江树峰,男,汉族,1914年6月7日出生于江苏扬州,卒于1993年11月3日,享年79岁。他的原名是江世伯,字达臣。家中排行最小。江树峰的家庭成员中,兄长江上青曾被称为“七弟”。他童年时期与兄长一同在扬州琼花观小学就读。父亲是江石溪,来自安徽徽州婺源县江湾村,家庭中还有两个早夭的兄弟和一位早逝的姐姐。
青年时代,江树峰与兄长江上青以及好友陈素共同组成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宣传抗日思想。1933年,他毕业于吴淞公学经济系,随后赴天长县中学任教。1936年,与江上青等人合办《写作与阅读》杂志,担任编辑。抗战爆发后,加入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赴六安、颍上、浠水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和民众组织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江树峰和兄长江上青共同参与“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在合肥、六安、大别山区、商城和浠水等地宣传抗日。1941年,主持新四军东进后所出版的《东南晨报》(即“江海报”)。1949年前后,回到扬州中学任教,后在通州师范、上海市私立中学和美汉中学等学府任教,直到全国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江树峰在1955年参与创建扬州师范学院,成为首批教师,教授语文。晚年,他移居北京,专注于诗词创作和研究,并出版多部书籍,包括《梦翰诗词抄》《水浒的好处》等。其诗词作品被誉为“江夫子”,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创作的诗词旭日东升、意境深远,善用典故,精致纤巧,从大局到细节皆能展现不同层面的意象。
在学术和文化界,江树峰担任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民盟常委、扬州市民盟主任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常委,江苏省作协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他还是《东方文化》杂志的创始人之一,以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其在书法、绘画、文化研究等方面亦有一定成就。
江树峰一生热爱家乡,常以诗歌歌颂扬州和水利工程等家乡景观。他的作品如《扬州慢·为廿四桥新景题词》和散曲《沉醉东风——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赞》都体现了其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1993年11月3日,江树峰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他留下丰富的文学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