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陈独秀

原名陈独秀
头衔首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性别男性
生日1879-10-09
国籍Qing dynasty
来源https://www.wikidata.org/wiki/Q369681
pptrace查看家族关系图
更新时间2025-10-19T10:54:17.339Z

人物介绍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幼丧父,由祖父抚养,研习四书五经。1896年考中秀才,次年江南乡试落第。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1899年因反清言论被开除。1901年—1915年多次东渡日本求学,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97年曾撰文《扬子江形势论略》。1904年在安徽创办以白话文宣传的报刊《安徽俗话报》,1905年在芜湖组织岳王会,1907年进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浙江陆军学堂教师。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参加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1917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任命其为文科学长,编辑部迁至北京,成为新思想的指挥部。1918年与李大钊合办《每周评论》;1919年发表论述并推动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筹备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8月在法租界新青年编辑部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因未赴现场而非全程出席,但对大会的组织与政策提出书面意见。此后长期担任党的领导职务,参与形成国共合作、北伐、五卅运动等方针,直至大革命失败,1927年离开党中央。

晚年因对党的路线分歧与托派活动被排除出党,1937年获释后继续参与抗日宣传,1938年居江津,1939年生病卧床,1942年逝世。家庭方面,原配高氏,育有多子女;后娶潘兰珍并收养女潘凤仙。主要著作有《独秀文存》《陈独秀文选编》《小学识字教本》等,另有音韵学与文字学著作。其学术与政治活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家族树

点击 迷你家族树图标 展开更多人物

陈独秀 家族树全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