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梦飞
| 原名 | 林梦飞 |
| 头衔 | 国民党少将 |
| 性别 | 男性 |
| 生日 | 1909-05-26 |
| 国籍 | — |
| 来源 |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99630162 |
| pptrace | 查看家族关系图 |
| 更新时间 | 2025-10-18T22:31:49.374Z |
人物介绍
林梦飞,别名子晖,1909年5月26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市。其祖父为林戆原,来自晋江县石狮石壁村。林梦飞有四个兄弟,年少时随家人迁居沿海地区,受教育经历包括十四岁于延陵小学毕业,进入中华中学就读,旧学制中学两年。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全国出现反帝运动热潮,林梦飞离开学业,参加由陈文麟主持的学生军训练。随后报考黄埔军校并入伍,先后在入伍生阶段接受培训,后编入十一军二十四师,任七十二团连指导员。1929年,部队赴武昌继续训练,部队在福建、江西等地参加战斗。因伤负患,未能随部队进入战斗据点,随即返回沪上。之后与共产党员林剑腾、张克敏等人一起返沪、出逃福建,途中化名为“子晖”,开展地下活动。
1928年5月至1929年4月,林梦飞化名考入南京军官团步兵科肄业,毕业后被派往福建四十九师张贞部任上尉营附,后升任少校营长。十九路军入闽后离开部队,转任上海市保安处上尉中队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福建多地任职:1934年2月至3月在福州参加军官班受训,1934年5月至12月参加庐山军事教官训练班,1936年1月至1937年5月在福建省永春县任社训总队军训教官。1938年5月升任武平县县长,随后历任永泰县县长、南安抗敌自卫团上校团长、莆田县县长。1940年5月,改任莆田县县长,负责海防与财政整顿。1942年10月升任福建省保安二团上校团长,驻防晋江、南安。抗战胜利后短暂经商,1946年至194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代表,1948年1月升任福建省保安司令部组训处少将处长,后任第四行政公署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
1948年起,林梦飞参与闽系地下活动,先后与闽中游击队及地下组织保持联系,并在厦门、泉州等地活动,协助情报工作与人员接应。1949年参加厦门解放前后的公安工作,向解放军传递厦门军事情报,参与接收地方机构。解放后,林梦飞在厦门观察到社会治安改善,主张对隐蔽的反动势力采取宽大政策并促使其自新。
1951年起,林梦飞转入经商与实业领域,创办飞达照相化学工业社,研制感光材料并生产照相纸,逐步发展为厦门地区重要的感光材料厂。1956年在公私合营框架下创建厦门感光厂,任厂长,厂方引进柯达等技术设备,生产彩色胶卷、照相纸及相关材料。文革期间受冲击,改革开放后继续参与政治与经济活动,积极参与政协及民主党派工作,推动地方经济与对外交流。
1981年起,林梦飞被任命为厦门经济特区顾问,担任外经办顾问组组长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董事长,直接参与引资与投资项目签约,如与香港宝顿房产投资公司及市建发合资建设华侨新村等,总投资达到数千万港元。1984年,随福建省政协考察团赴港,促成爱国侨胞捐赠设备并在上杭建立建南纺织厂。同年被民革中央评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代表”。
1993年冬,林梦飞因心脏病发作住院,1994年8月15日0时50分在厦门去世,享年86岁。其遗体在天马山火化,葬礼仪式庄重。
长期著述方面,林梦飞先后撰有《回忆李良荣将军》和《张贞四十九师就歼记》等文稿。其子女与孙辈包括在香港及内地从事文艺及商业活动的成员,孙子林峰为香港知名艺人。
家族树
点击 展开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