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熙修

浦熙修

原名浦熙修
头衔中国记者
性别女性
生日1910-10-29
国籍Qing dynasty
来源https://www.wikidata.org/wiki/Q15911194
pptrace查看家族关系图
更新时间2025-10-01T07:48:19.136Z

人物介绍

浦熙修,生于1910年10月29日,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的一个小吏家庭。其父浦友梧是北平交通部的一名会计科员,母黄庵岫为家庭主妇,勤俭持家。她在北平长大,7岁时随母亲和姐姐浦洁修一同迁至北平。

浦熙修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她在北平一所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任教,担任国文教师。1936年,她加入南京《新民报》成为记者,逐步在新闻界崭露头角。她坚信作为记者需要知识、热情、良心、正义感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战时,浦熙修在南京及重庆等地从事新闻报道。抗日战争期间,她未随报社迁至重庆,而是留在南京,报道抗战动态。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南京陷入战火。随后,她于1938年夏抵达重庆,继续从事新闻工作,担任《新民报》采访部主任。1941年,她参与报道皖南事变及国共谈判,因其专业能力而声名鹊起。

1945年,她在重庆报道国共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并于会议期间采访多位代表,刊登人物专访,客观反映局势。她曾三次赴朝鲜前线进行报道。战争期间,她多次遭遇暴力袭击,曾在“下关事件”中被暴徒殴打,但仍坚持完成报道。

新中国成立后,浦熙修投身新闻事业,获得中共推荐,成为《文汇报》驻北京记者,并担任“北办”主任。她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及全国妇联委员。在工作中,她多次报道重大事件,包括抗美援朝、人民日报创刊、国共谈判等,提升了新闻报道水平。她的报道风格注重人物访谈和事件真实还原,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经验。

1970年4月23日,浦熙修去世。其人生经历跨越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历史时期,留下众多重要的新闻报道与历史记录。她被誉为“后方新闻界四大女名旦之一”,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家族树

点击 迷你家族树图标 展开更多人物

浦熙修 家族树全览

所属分类